根据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》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到2.7亿人,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五分之一,每年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达200万人,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花费每年达300亿元人民币。高血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,开展科学规范的患者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。

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

人群中动脉血压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,血压在正常和升高之间很难划分一个明确的界限。一百多年前,Riva—Rocci医生发明了袖带血压计,才能较准确测量血压,医学界才对高血压的危害性有了认识,之后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和临床研究,证实了高血压是引起严重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,如卒中、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肾衰,血压高低与危险性成正比关系。

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分界线

如发现一种血压值并加以治疗后有益,则这种血压值就是高血压水平,这个点是区分有病和无病的分界点。但要划出高

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界限,并且被广泛认同经历了一个过程,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,高血压人群的治疗和药物实验的不断发展,逐渐总结出在某一血压水平经过治疗后明显减少人群的心、脑、肾并发症,并改善预后。据此一些学术机构制定了高血压诊断标准,并在若干年后结合临床进行评价和修订,这说明这些数字是可变的,是人为的。

世界卫生组织/国际高血压联盟与美国全国委员会会议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规定

为便于对照和应用国内外目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,现分类总结如下。详见表1~5。

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引入到高血压的诊断中,从而实现早诊断、早干预、早获益。血压目标值的调整并未减弱达标的重要性;数量达标基础上需要更多关注达标质量。优化血压管理,全面管理心血管风险,即在血压高质量达标的基础上,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、器官损害和合并疾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