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显示,2014年,我国的糖尿病患者1.14亿,而5年前的数字是9200万,在4年之间,我国多了220万糖尿病患者,平均每年增550万例,每天增1.5万例,每小时增600例。
长期的血糖增高,会使大血管、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、脑、肾等人体器官。据统计,国家今年投入医疗总费用的18.2%用于治疗糖尿病,其中80%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。清远市糖尿病患者呈现出知晓率低、控制率低、发病率高等特点,此外,年轻化趋势也值得关注。糖尿病可怕,并发症更加凶险。专家建议,糖尿病患者要尽早进行生活干预,管住嘴迈开腿,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市民,最好定时去医院进行检查。
“糖友”患心脏疾病几率高出正常人
典型病例67岁的林先生是名退伍军人,除了血糖有点高之外,身体也还好。但近半年来林先生明显感觉体力变差。上个月,老战友组织秋游,林先生稍微多走了些路便觉得心发慌,随后来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。医生给林先生做了心电图后发现其心率快,还有心肌缺血等异常表现。经详细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心脏病。
诊疗指南据了解,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、慢性的高血糖状态,身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与氧化出现紊乱,出现动脉粥样硬化。
动脉粥样硬化后,管腔部分或全部被阻,导致靶器官缺血、缺氧产生病变。若病变阻塞在冠状动脉,即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冠心病)。因此,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。
据统计,近70%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。专家表示,“糖友”患心脏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~4倍,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等同于冠心病患者。当前,“糖心病”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和公众认可。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自己的血糖之外,应关注是否有活动后的心悸、胸闷、气促、心前区压榨感、胸痛等症状,每3至6个月进行心电图等检查,若诊断为“糖心病”应遵从医生指导用药,定期复查。
糖尿病患者更易得脑卒中
典型病例年近40的王先生,身体一直不错,因此在吃喝方面比较随意。上周二晚上,王先生参加同事的饭局,结果隔天早上吃早饭时手都拿不起筷子,说话也不利索了。家人忙把王先生送到医院急诊科,医生告知家属王先生是中风了。家属不理解,人平时身体挺好,血压也不高,怎么就中风了?细查之下,原来王先生几年前便有口干、消瘦的症状,这都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,只是被疏忽了。
诊疗指南糖尿病、脑卒中,看似这两种疾病没有关系,但事实上,糖尿病,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,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,其中85%为缺血性卒中。
糖尿病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,多人以为只有高血压才易导致中风,其实高血糖也能导致中风。临床上发生中风、心梗后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数不胜数。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生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早10年,而且合并脑梗死后,梗死面积更大,神经功能缺损,症状更严重,预后更差。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,当累积到脑血管时便可出现脑梗塞。糖尿病还时常伴有凝血机制异常,存在血液黏度增高,这些都有助于血栓的形成。
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、吸烟者、肥胖者、有脑卒中史者,以及血糖、血压、血脂(紊乱)控制不良的患者。由此可见,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,定期体检,防止脑卒中的发病及进展。
长期血糖升高会造成肾脏损害
典型病例54岁的李大妈是糖尿病患者,一直口服药物控制血糖。由于平时身体没有明显不适,李大妈也就没有规律地监测血糖。一年前,李大妈开始出现眼睑浮肿、夜尿次数增加的情况。半年前,出现脸部及双下肢浮肿,并兼有饮食较差、面色欠佳、头晕乏力等症状。后经详细检查,医生发现其已出现肾功能下降,慢性肾功能衰竭。
诊疗指南临床上,长期血糖升高以及同时存在代谢异常会造成肾脏损害,糖尿病肾损伤可能在发生糖尿病的较早阶段已存在,但在初期没有什么临床表现,症状往往在得病多年以后才会呈现出来,很容易被忽视。
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,有六成存在慢性肾脏病。其中,家族中有肾脏病者、明显高血压、胰岛素抵抗或伴严重高血压者等,都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。
尿蛋白检测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,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,自确诊糖尿病之日起,即应开始筛查,且此后每年检测一次尿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;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,应从确诊后5年开始每年检测一次。若结果异常,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。
通过控制血糖、血压延缓或阻止肾病的发生发展,降低糖尿病肾病早期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改善微量蛋白尿。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是微量白蛋白尿,如果发展到尿蛋白定性持续阳性阶段,无论治疗与否,肾脏的病理损害为不可逆发展,3~5年内进入肾功能不全,最终致尿毒症。